2017年11月30日,第三方數據統計平臺阿拉丁數據統計舉辦了小程序的首屆生態峰會,到場的有千萬級PV微信小程序的打造者,也有準備入局的觀望者。時間倒回一年前,2016年11月28日,張小龍對微信小程序360度無死角闡釋,最終告訴開發者:小程序用完即走沒紅利。
沒有人愿意相信,所以在微信小程序上線之初,開發者們紛紛涌入。盡管經歷了低谷,但也迎來了觸底反彈,上線11個月后的小程序被視為,下一個十億美金獨角獸的誕生地。
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真的會成為小程序的孵化結果嗎?
目前看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小程序的紅利真的來了。
小程序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來自于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人們對流量的極度渴望。經歷了兩波移動互聯網紅利的人,在小程序上看到了無限契機。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對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和小程序的機會給出了解釋:
第一波紅利是一二線城市的核心網民,熟練使用PC互聯網和支付寶,QQ,他們造就了小米、美圖、今日頭條這樣的公司;第二波紅利是蔓延到三四線城市的用戶需求,OPPO、VIVO、快手等公司賺取了先機;第三波紅利則來自于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讓電商、社交、媒體、內容等領域的創業在小程序上誕生和野蠻生長。
具體來說,微信小程序的紅利到底是什么呢?答案顯而易見,流量。
人們在微信小程序上做的所有文章,都基于微信生態中,微信小程序能調動起來的所有流量,直接等同于微信用戶9.8億流量。除了能調動線上的龐大流量,微信小程序還是線下流量的汲取者,通過線下場景的搭建,微信小程序成為鏈接線上線下的重要紐帶。
單看出行領域的摩拜單車,從其2月份上線微信小程序,新用戶轉化率提升了2倍,截止到7月份達到了5000萬訪問量。
不止出行,電商、泛娛樂內容、工具類的小程序已經成為第一批吃到螃蟹的領域,開發者們的共識是微信小程序紅利,必爭。
所以首屆小程序峰會上,人們討論的聲音已經不是要不要做微信小程序,而是怎么創造出爆款小程序。除此之外,備受關注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用戶留存。微信小程序能吸引流量不錯,能做出爆款也不會成為太大的問題,關鍵是用戶到底要怎么留住,才不至于在這一波紅利退去時,用戶大規模流失。
目前看來,最為有效的兩種方式是,一種是用微信小程序導流,將粉絲導入公眾號或者其他平臺,借助其他品臺內容實現用戶留存;另一種方式則是培養忠誠用戶拓寬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開發者們都必須要注意的是,微信本身作為締造者不會希望在微信生態內部出現任何第三方勢力崛起,畢竟它不是在給別人做嫁衣。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開發公司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