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1月9日上線,就引來了一大批獵奇者,雖然中間有長達3個月的沉寂,但從3月底往后,微信團隊終于沒抗住市場的高期望,開始為微信小程序打開局面。從3月27日到6月3日之間,官方公布了20多項技能和流量入口。進入6月后,“放權”升級,針對微信小程序核心的社交鏈和場景進一步開放。
6月9日,小程序開始支持自定義關鍵詞搜索,開發者可以選取10個關鍵詞,引導用戶通過搜索進入自己的小程序;7月底,微信在搜一搜中開放小程序關鍵詞搜索;8月初在微信群的聊天信息界面設置了新的小程序入口“群小程序”;9月初試點針對附近的小程序的“LBS推廣”,嘗試在小程序生態內引入競價排名的入口搜索機制。
隨之而來當然是更多爆款小程序的出現。在怎么打造爆款的問題上,很多開發者的答案都是,讓產品功能和社交鏈以及分享動作天然融合在一起。但是爆款之后的問題,看起來更重要一些:怎么留住用戶?
張小龍不止一遍的強調,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小程序也一樣,用完即走,沒有入口,沒有流量紅利。雖然給了足夠的忠告,但開發者們顯然不吃這一套。他們還想要更多。
在怎么留住用戶這個問題上,開發者們要的還是流量。在見識過微商興起時,朋友圈在引流上的高效率后,開發者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要朋友圈入口。但是,微信團隊也同樣知道,微商在朋友圈興風作浪后造成的烏煙瘴氣,所以在這一步上,他們抵死不讓。
官方不放權,開發者們也很無奈,但更讓他們擔心的還是,微信作為最高仲裁者親自試水怎么辦?如果微信親自上場,那就是以一敵眾,關鍵的是這個“一”完全有可能干掉這個“眾”。
不同于開發者的擔憂,另一類人群在小程序上看到的是希望。他們是新媒體運營者。
根據第三方數據平臺侯斯特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公眾號圖文發布量共計29萬篇,推送用戶量151億人次。但平均打開率只有4.63%,相較于2016年的10%,攔腰斬斷了一半多。
2017年7月份,微信官方開放公眾號中可插入小程序廣告頁的功能。運營者也開始在小程序上動腦筋了。內容變現的方式看起來又增多了。
開發者在尋求流量,運營者在尋求變現,微信官方則尋求微信生態的平衡。從誕生,到沉寂,再到爆發,小程序歷程不過幾個月,它會像微信一樣陪伴人們長足發展嗎,這一切,是個未知數。
我們無法預估微信小程序的下一步會怎么走,但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小程序開發者們或者是微信小程序開發公司,他們的未來都是小程序的千億級市場。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開發公司,穩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