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不是為電商準備的”張小龍如是說。再三強調,微信的目標是去中心化,小程序的目標是服務,不是為某一領域準備的,不是為電商準備的。
在很多人開來,這更像是一場無力的辯論賽,正反方都讓微信占了,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但是觀眾不是傻子,我們都明白,張小龍專門出來為電商小程序發聲,并不是要阻止電商小程序的發展,而是在強調小程序不只是為電商準備的。
就像阿拉丁創始人史文祿說的那樣,小程序電商已經迅猛到需要張小龍來澄清了。畢竟,小程序的目標是更多領域和場景的覆蓋,怎么可能在電商一條路上走到死,雖然小程序的確給電商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可能。
我們還是要提到微信公開課,在小程序專場上,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副總經理胡仁杰回顧了小程序上線一年的情況,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數字,1.7億日活,58萬上線數量。聽起來很樂觀的數字,但和微信近10億的用戶相比,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這也說明,小程序的天花板在短時期內是不會觸到頂了,當然這也給那些觀望不止,躊躇不前的人留足了入場時間。但是,這個時間跨度究竟有多長,誰也說不好。
回想起小程序剛上線不久的市場反應,“今日頭條”走了個過場,算是灰度測試,“得到”來了又走,羅振宇還故作玄虛,我知道我不說我不做了。媒體圈先先定調子,挽歌唱響。互聯網圈卻不管不顧,選擇跟進。于是百度、阿里、小米都差不多推出了“類小程序”平臺。
這不是什么技術進步帶來的火熱,新威奇本省也就是Web App和Native App的結合體,即可以實現Native App的功能,又能完美避開下載安裝流程,你是用戶,你怎么選?
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大佬們不是傻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還是比一般互聯網網民要有洞察力的。但是話說回來,現在大佬們已經把事實都擺在了眼前:小程序就是風口,你來不來?
上一篇:社交立減金給了小程序哪些可能?